「澳門中學生情緒及睡眠質素」研究調查結果

響應世界睡眠日,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發佈「澳門中學生情緒及睡眠質素」研究調查結果

世界睡眠日訂在每年節氣春分前的星期五,目的提高大眾對睡眠和睡眠問題的認識,今年主題為「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睡眠是對個人身體、精神和社會福祉至關重要的行為,尤其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更息息相關。然而,因應生活的各種因素,睡眠卻容易被忽略或犠牲。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持續關注及推行青少年的情緒及精神健康服務,秉持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的理念,讓青少年及早認知個人情緒及精神健康的重要性。疫情期間訪問了解青少年的情緒及壓力情況,部份青少年因各種壓力感擔心或有睡眠問題。服務處於本年3月16日,舉行「了解澳門中學生情緒及睡眠質素」研究調查發佈會,推動及傳播有關睡眠健康與精神健康的信息。

7成中學生睡眠品質需留意,2成多睡眠品質「不太好」及「很差」,2成半睡眠少於6小時

是次調查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間進行,收集了1583份有效問卷。女性佔48%,男性佔52%,初中生佔52%,高中生佔48%。受訪中學生睡眠品質平均得分為7.77分,有74.1%睡眠品質量表高於5分(代表有睡眠品質障礙),然而,7成受訪中學生在主觀睡眠品質中表示「好及較好」,可見青少年對睡眠品質及自身的身體狀況可能未必一致。

在入睡困難方面,有27%受訪中學生「每週有3次以上在30分鐘內不能入睡」。在睡眠時數方面,37%受訪中學生睡眠時數達7小時以上,25%相等或少於6小時,當中9%只睡5小時或以下,值得關注。初中生每天睡眠時數達7小時或以上有47.5%,但高中生只有24.1%,當中因素建議進一步探討。

學生焦慮情況較多,2021年比較有好轉,冀加強及早辨識青少年情緒狀況

運用DASS-21情緒自評量表的結果顯示,抑鬱、焦慮和壓力的分數分別為12.512.115分,與2021年的調查數據比較,三項情緒的分數均有輕微下降;而有一項情緒為嚴重或非常嚴重程度的比例亦有下降,情緒狀況較2021年本機構調查結果有所改善。調查亦發現受訪中學生焦慮情況較多,有35%焦慮情況為「嚴重」或「非常嚴重」程度,其次為抑鬱(19%),壓力則較少(17%)。需要關注的初中生有45.2%,高中生有52.1%,初中學生的情緒狀況較高中學生好。建議持續了解本澳青少年的情況。

睡眠與精神健康息息相關,受訪者之焦、抑和壓力情緒分數與睡眠品質呈顯著相關

調查結果得出,本澳中學生睡眠品質與抑鬱、焦慮及壓力呈相關的關係,意即青少年的睡眠品質越低分(睡眠品質越好),其抑鬱、焦慮及壓力的分數亦越低分,在統計學來說呈顯著相關。在前線服務中,很多有情緒問題的青少年均有睡眠問題,經常搌轉反側到半夜清晨仍未能入睡,或半夜醒來不能再入睡,亦有初發病的青少年表示會連續多晚失眠。可見,睡眠與青少年的情緒有莫大關連。然而,青少年對於睡眠的功能,容易跌入迷思甚至忽視。

有「家庭壓力」、沒有運動習慣的受訪者的情緒及睡眠品質狀況較差

受訪者所遇的壓力排序為「學業成績壓力」、「家庭壓力」及「朋輩壓力」,然而是否有「學業成績」和「朋輩壓力」在情緒和睡眠品質沒有差異;而是否有「家庭壓力」在情緒和睡眠品質有顯著差異,有「家庭壓力」的受訪學生的情緒及睡眠品質較差,需要多加留意及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親職教育。至於受訪者遇壓力時主要之傾訢對象亦大部份會找「朋友」(70.4%),而選「父母」和「同學」則低於「朋友」一半的比例(27%及26.1%)。在前線服務中,青少年表示「朋友才真正明白自己」,比較少和輔導員及老師分享因覺得「搞大件事」。另研究發現,受訪學生選擇向「寵物」和「玩偶」傾訴(10.2%及9.7%),較「老師」(5.8%)及「輔導員」(5.6%)多。另外,有運動習慣較沒有運動習慣的受訪中學生在睡眠品質、抑鬱及焦慮的分數較低。​有運動習慣的受訪者有著較好的睡眠品質及情緒狀況,但在1583位受訪者當中,有52%的中學並沒有建立運動的習慣。亦有很大部份青少年習慣每晚睡前一小時前使用電子產品,對睡眠品質也有影響。

家校社共同守護兒青身心健康,加強情意教育,營造健康生活

綜合是次調查發現,及參考國內外經驗,服務處提出以下建議:

1.   共同推動及完善精神健康三級預防工作:鼓勵社會、教育、家庭、個人等四個層面共同推動與參與,從三級預防層面完善青少年求助機制及危機支援,加強教師及青年工作者對精神健康的辨識及處遇技巧;到次級預防層面,加強有關精神健康的感應機制,定期掌握青少年的情緒狀況,加強抗逆力、生命教育工作,構建情意教育教材並納入教育框架當中;初級預防層面,促進青少年認識睡眠及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倡導社會各群體對精神健康的議題去污名化,減低青少年求助的羞愧感。

2.   兒青情緒及精神健康支援服務:調查發現7成青少年的睡眠品質需要留意,睡眠品質與情緒亦有顯著相關性,且有運動習慣對睡眠品質及情緒亦有顯著差異,因此,推動青少年關注睡眠不足所帶來的影響,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十分重要;提倡學校推行靜觀或短休息時段,讓學生補充精神;同時建議增加青少年恆常運動時間、走出大自等戶外活動。另外,亦需關注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協助他們維持恆常作息活動,避免因作息規律混亂而進一步影響情緒狀況。除此之外,朋友亦是青少年的主要傾訴對象,因此,建立正面及有效的朋輩支援網絡十分重要,培育青少年精神健康大使或朋輩輔導員,讓青少年發揮在朋輩間的健康守門員,守護身邊的青少年。

3.   加強家庭教育及親職情意教育:調查發現家庭壓力對青少年的情緒狀況和睡眠品質有顯著差異,建議推動「情理」兼備的家庭教育,促進良好親子關係,以及加強夫婦間處理壓力及衝突的能力,以免為子女帶來家庭壓力,影響其情緒及睡眠品質;同時,亦建議家長可多關注及了解子女睡眠的質量,不只留意睡眠時數。

服務回應 響應「世界睡眠日」,服務處將於3月底起至6月底,在轄下不同服務單位推行「Goodnight ! Sweet Dreams!」沉浸式體驗巡迴展覽,​增加青少年及家長對睡眠及精神健康的認知;推展精神健康大使/朋輩輔導員計劃,加強朋輩間的正面支援網;推行「WALK WITH YOU先導計劃」,支援受情緒困擾而影響上學或因而停學的青少年,協助他們維持恆常作息;開展更多生命教育工作、以及以藝術、大自然為主題的活動,增強青少年遇到逆境時的復原力;推展青年家庭服務,促進家庭教育,如教養壓力、教養效能、教養價值觀等,促進家庭的發展及親子關係;亦設立「Emo. Zone親子情緒表達空間」,提供多元的情緒教育素材,為兒童創造安全與自由的情緒表達空間,促進親子情緒「覺察」及「表達」核心能力發展。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