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發佈「5G網絡時代」研究調查結果

—— 沒有對錯 手機時代 刀刃兩面 螢幕智慧

  聖公會澳門服務處於2022年11月25日,舉行「5G網絡時代」研究調查新聞發佈會,調查名為「澳門I世代調查2022- 疫情常態化下,網絡使用及社交媒體對青少年情緒及社交生活的影響」,是次發佈會的調查是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踏入25周年,為探索「I世代」現象及服務需要的重點項目之一,調查亦獲澳門基金會的資助開展。

疫情常態化下,網絡使用和社交媒體使用時數增加

   是次調查於本年5月至9月進行問卷收集,最後收集了960份有效問卷,女性佔68%,男性32%。年齡介乎10-35歲,15歲或以下佔22%、16-18歲佔12%、19-24歲佔14%、25-35歲佔52%。每天平均線下活動(非接觸網絡、上學及工作時間)時數方面為3.49小時、每天平均網絡活動時數(不包括學習工作)為3.46小時、每天平均每天因(工作/學習而上網的時數)為3.08小時、每天平均使用(社交媒體)時數為3.13小時,疫情開始後(2019年後),有近7成的受訪青年表示社交媒體的使用率有所增加,當中青少年最常用的社交媒體為社交平台類(Facebook、IG、微博、小紅書、微信)和視頻社交類(抖音/tictok、快手、BiliBili B站)。

5G網絡時代-視頻類社交媒體有機會增加青少年的負向情緒

       心理健康方面,15歲或以下的青年相對其他年齡組群有較高分的幸福感和快樂指標,16-24歲的青年則相對其他年齡組群有較高比例的抑鬱和焦慮情況需要關注,壓力分數也較高。

       是次調查發現網絡使用時數愈長,快樂分數愈低及焦慮分數愈高。網絡使用中以社交媒體、視訊通話、訊息聊天等的時數愈長,抑鬱、焦慮、孤獨感及錯失恐懼的分數愈高。社交媒體中,以視頻社交類(如TikTok, 快手)較需要關注,因15歲以下的青年使用率節節上升,而且有推送陷阱,往往被動地接收資訊,情緒較易被推送牽引。女性青少年在焦慮和錯失恐懼的分數較男性青年高分,與以往的調查發現一致,更需要關注女性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

沒有對錯 手機時代 刀刃兩面 螢幕智慧

       手機網絡已融入生活,網絡使用和社交媒體使用是沒有對錯的,使用短視頻類的社交媒體更是現時趨勢,而疫情之下也提高了青少年使用這些媒體的使用率。我們需進一步關注青少年社交媒體的使用,特別是短視頻類的社交媒體,由於演算法的推算關係,初期是接收正面資訊或負面資訊已經有很大分別。當中女性青少年常見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形象困擾,也與社交媒體有關。家長在了解子女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時,也需檢視自身使用手機的情況,注意家庭相處及溝通的素質。另外,我們也可向增強保護因子的方向著手,如心理資本(HERO)的概念,當中包括希望、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及同理心等,希望藉此為青年的心理健康建立保護屏障。

服務回應
   綜合以上發現,來年服務處推行韌世代「放下手機 」社區綜合活動2023,為青年開展更多平台、以藝術、音樂、大自然為題材的活動元素,協助青少年面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增強青少年面對挫敗的復原彈性;服務處倡儀增強培育青年心理韌性的能力,使青少年更有明確的努力目標,有行動的貫徹力與自制力,能快速降低生活遭遇的負面性,獲得個人成就與身心健康。同時,持續關心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青少女在社交媒體著重朋輩觀感及自我形象,前線服務會開設更多線下活動,以戲劇、化粧及形象指導手法,與青少女探討自我形象及自我價值等議題,持續為青少年建立線上線下的安全網。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