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公會續推兒童情緒培育服務,關注預防不良童年經歷,助兒童疫情下健康成長
- 主頁
- 最新消息
聖公會續推兒童情緒培育服務,關注預防不良童年經歷,助兒童疫情下健康成長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於2022年5月25日,於樂天倫賭博輔導暨健康家庭服務中心禮堂,舉行2022兒童情緒支援服務發佈會,重點簡介本年有關兒童情緒支援主題的服務,將重點加强兒童情緒支援和親職教育工作,並將於6月4日舉行響應六‧一國際兒童節之Ü CARE共享巴「兒童發展」嘉年華、以及預告推出一系列締造兒童愉快童年相關包括兒童情緒教育、親子優質時光、家庭親職教育等活動計劃。而支援兒童情緒為聖公會25周年的重點服務範疇之一。
過嚴、過寵、過度安排加上缺乏情感交流,童年經歷影響人的一生
倡關注兒童情緒及心理健康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岑麗嫦協調主任表示,根據服務處轄下各單位服務觀察,在手機時代下,家庭成員間使用社交軟件溝通的情況十分普遍,家庭溝通模式因此改變,兒童成長發展易受影響。兒童面對著過嚴、過寵或過度安排的情況,若加上與家長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或情緒支援,有機會令孩子變得過份焦慮、甚或脆弱不能承受挫敗,甚至沒有個人目標,成為滿足雙親渴求的傀儡小孩。另外,童年影響人的一生,外國研究指出不良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會影響兒童生理及心理健康的發展,成為難以癒合的隱形魔咒。不良童年經歷包括身體虐待、情緒虐待、性虐待、家庭暴力、兒童照顧/情感忽略、家人精神疾患、入獄服刑、藥酒成癮、父母婚姻問題/離異等。研究指出不良童年經驗與成年期身心疾患及危險行為有高度關聯性,長期處於或越多不良童年經歷,影響人際關係、自尊感、以及對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重度抑鬱症有明顯的關聯。
岑麗嫦强調,優質的親子相處時間以及情感交流十分重要,如果孩子的情感或情緒需要長期被冷漠對待或忽視,沒有得到處理或釋懷,將埋下負面心理健康的種子,當成長路上再遇到壓力事件或不愉快經驗,如挫敗、被欺凌排擠、人際或感情關係不良等情況,長久積累和積壓的負面感受、負面自我形象,將會漸漸形成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因此,家長從小多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以及學習情緒教育,將有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兒童個案以情緒社交、家庭問題和有特殊教育需要佔多數,且有上升趨勢
岑麗嫦透露,聖公會服務處於2021年轄下各單位共處理支援14歲以下兒童的個案有1,969宗。當中屬成長發展問題、懷疑或確診有特殊教育需要、幼兒自理執行功能等健康相關情況約佔37%,有關成長適應、社交友儕、情緒及精神健康方面佔約26%,而來自家庭相關包括父母婚姻問題、家庭形態轉變、親子關係不良、以及危機個案如家暴虐兒約佔16%。而有關在校問題包括不適當學習技巧、學習壓力、低學習動機及違反校規等約佔15%。數字反映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很多,涉及社交情緒困擾、家庭關係以及特殊教育需要等議題。加上疫情下家庭生活壓力大,容易引起家長的教養壓力與衝突,預計2022年求助量會再上升。因此,建議社會各界,重點關注和支援兒童情緒和心理健康發展,及早關心兒童成長上的心理需要,亦鼓勵家長對子女成長的各項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求助。
提倡兒童「心理」和「生理」同樣重要,在童年種下快樂幸福種子
預防不良童年經歷,推家庭講「情」關懷文化
岑麗嫦補充,家長親職目標較著重生活起居需要,父母忙於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在管教上亦或會側重子女的行為或學業成績等,容易忽略與子女的情感交流或情緒支援需要。建議要預防不良童年經歷種下負面心理健康的種子,父母多耐心聆聽子女的心聲,多肯定和接納子女的感受和情緒,繼而協助子女應對壓力和抒壓,多肯定和讚賞子女的表現和付出的努力,同時學習更多情緒教育的技巧,減低家庭成員間因情感抑壓或過激反應,而演變成不良家庭互動模式或家庭衝突的風險。為子女成長種下童年快樂幸福的種子,岑麗嫦倡議建立家庭講「情」的關懷文化,加强家庭情感教育和親職管教支援,家長以身作則,善用智能手機,把家庭相處重心放回與家人實體的互動,鼓勵創造共同深刻的情感經歷,建立親子間的默契,對良好親子關係非常重要,為兒童營造快樂童年經歷。葉鑑波協調主任補充,孩子情緒健康與家長自身的情緒息息相關,甚至同出一轍。因此,培養兒童情緒健康的同時,首先要協助家長紓解他們自身的壓力,讓家長能理解及學習正確處理情緒的方法,家長才較容易接納、理解、感受和引導孩子正確培養情緒健康的能力,鼓勵親職教育工作上,結合輔導、短片和圖文包等宣傳推廣、加強對家長情緒教育的支援。而李國豪服務總監指出,服務處留意到本澳不少家長疼愛子女心切,容易過快代替子女克服他們成長上的困難和磨練,同時本澳面對著出生率下降、家庭少子化、以及網絡世代之影響下,對兒童青少年學習、磨練社交和情緒感受和表達能力不無顯影響,為此,將持續與不同政府部門溝通,並以社會科學調查方式,共同探索家庭需要,支援家長在親職上實踐情緒健康教育。
配合國家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響應6.1國際兒童節,推廣親子優質相處時光,締造兒童愉快童年
國家於2021年9月頒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強調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環境、法律保護等七大領域權利上,全面落實兒童優先原則,尤其增進兒童的人格尊嚴及身心健康,保障兒童在沒有歧視和公平的社會環境下獲得平等全面發展,同時加強家庭親職教育,倡培育良好親子關係,加强陪伴與溝通。而澳門特區在婦兒委兒童權益專責小組、以及社工局推廣《兒童權利公約》的工作中,皆重視加强兒童身心健康和家庭親職教育。
為回應本澳兒童的需要和配合以上方針,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於服務澳門25週年之際,訂定加强支援兒童情緒及兒童心理健康服務為年度重點工作之一。重點包括獲教青局津助,於6月4日舉行響應六‧一國際兒童節之Ü CARE共享巴「兒童發展」嘉年華,透過工作坊以及主題攤位遊戲等趣味環節,帶出建立子女幸福感的五大元素、親子愛的語言、以及兒童發展能力等成長發展要素,締造親子優質相處時光,促進幸福感和情緒培育,增潤親子正面關係。
此外,亦會於全年接續舉行「快樂童盟—兒童和親子情緒健康推計劃、「換」玩樂.親子玩具市集、學生情緒培育系列活動、親子情緒繪本共讀,以及宣揚建立家長親職教育角色的重要性,推出親職管教技巧和情緒教育相關課程,包括「3P家長正面教育」、「6A品格管教術」等。同時支援潛在危機的兒童及青少女,加强學校輔導服務和院舍服務在情緒心理健康的工作。另外,為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以及受情緒困擾的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推展「童行拾星」籌款行動,支持開展非津助形式之專業輔導服務,迎合不同人士需要。 如欲查詢上對述服務或活動,歡迎致28353449或瀏覽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網頁、臉書或微信公眾號SKH Social Services。